“我去年在智利,我遇到了一位编辑,他的杂志讽刺了皮诺切特将军后被送进了监狱。罪名是刺杀了将军的形象。”
Joffoo's blog
The ethereal flight, oft rehearsed in the theater of one's dreams...
零基础「千里江山图」入门
在天津美院的美术馆看到一个学生作品,大概是受到了《千里江山图》的启发(如图所示,图片经过
FLUX Kontext 模型后期处理)。我突发奇想,感觉这是 Wolfram 语言的
Plot3D
可以画出来的东西,所以回到家就立马试上一试。
Vol.008 为掩饰顺拐而双手插兜
“他的谈吐流畅又风趣,却让她感到有点失落,因为她觉得他说话不是为了倾诉,而是为了掩饰。”
我们能「看见」文体的形状吗?
在这篇笔记中,我们(指我和
Gemini)开启了一场有趣的探索:传统机器学习能否像读者一样,感知到不同作者的文字风格?我们不仅将使用
Wolfram 语言内置函数 Classify
构建一个分类模型,更希望通过一系列可视化,直观地“看见”文字背后的风格印记。
当前笔记管理方法切片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有效管理笔记,使其真正为我所用,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的课题。本文将记录我当前在笔记管理方面的一些思路和方法,主要围绕文件夹与标签的取舍、PARA 方法的应用以及卡片笔记的实践展开。参考书籍有《卡片笔记写作法》、《打造第二大脑》和《笔记的方法》这三本,文章中只提到对我有启发的部分,也难免会有误读,如有需要,推荐阅读原书。
寂静的风暴
《轨道》是一本十万余字的小长篇,开本也很小。小说以国际空间站在 24 小时内环绕地球的 16 个轨道为章节,“一天”的时间就这样被解构了。空间站里的一天,由 16 次日出和 16 次日落构成,“在外面短暂的黎明与他们自己的黎明恰好吻合时,他们会感到格外高兴。”
一艘驶向黯淡寂灭的忒修斯之船
骆以军的《明朝》延续其一贯的“梦文体”,以屡试不爽的梦境蒙太奇,把光怪陆离的明朝历史与小说《三体》的“降维打击”编织成长卷。如果是老读者,你绝不会认为这是一本“奇书”,同样是历史材料、私人经历与当代意象的并置,同样是形容词泛滥“的”字遍布的病态长句,也同样是“弃的故事”、“父的梦境”这类主题。这是一艘载着明朝珍宝的忒修斯之船,驶向它命定的黯然寂灭。
Vol.007 要像自然一样运作
中国艺术对自然的态度不是模仿式的,而是功能性的。也就是说,中国画并不是要真实地描绘自然,而是要像自然一样运作。
——《山寨》韩炳哲
过于积极的倦怠
“当代社会已经从规训社会转变为功绩社会,这种转变导致了过度的积极性和自我剥削,使得个体在追求效能最大化的过程中,反而陷入了抑郁、倦怠和精神崩溃的困境。”
Vol.006 AI Did IT
“你这卫衣袖子太长了吧,还有我头搁哪儿呢?”
“先生,我们这是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