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ffoo's blog

The ethereal flight, oft rehearsed in the theater of one's dreams...

Vol.005 背百家姓长大的

“你小时候吃百家饭长大的,我小时候也是背百家姓长大的。”

👋 卷首语

逛公园,拍了一张冰面上楼的倒影,发现用了滤镜之后挺像频谱图。

是为封面。

🐎 跑马场

🧘 工作就是休息?

罗丹一生奉行的原则是,“工作就是休息”。里尔克认为,是 “生命”(la vie) 在促使他不断工作。生命存在于世间的万事万物之中,并赋予它们无尽的喜悦。“la vie”同样也有“生活下去”的意思。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只要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再拘泥于具体的工作形式。

——《我们必须工作吗?》岸见一郎

你仔细观察老木匠老石匠做事,没见着说是按钟表来出力的,干活就渗透着休息,这种活能养人

——《日常的深处》王小伟

1894 年 2 月 15 日的一个下午,英国伦敦的格林威治公园附近发生了一场恐怖袭击,一个26岁的法国男人穿过公园,来到了格林威治天文台的门口,然后引爆了他棕色手提袋中的一大盒炸药,一时间现场惨不忍睹,恐怖分子当场死亡,没有人知道他的确切动机是什么。

但当时的一些评论家认为,这场恐怖袭击的目标是时间,确切地说是在 10 年前刚刚确立了全球标准时间的格林尼治天文台。

这个推测并非毫无来由,在那个精确时间体系刚刚被发明不久的年代,不少进入现代社会的国家都爆发了针对时间,或者说时钟的恐怖袭击。在英国,在法国,在孟买,都发生过这样的袭击。

理由很简单,因为群众对精确的时间感到愤怒

——《互联网与中国后现代性呓语》王健飞

我们就是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我们都认定,所谓的工作日,就是应该连续八个小时都坐在办公桌前。换句话说,很多从事“思考型工作”的人都没有时间思考

心理学家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曾说:“做出好研究的秘诀就是稍微偷点懒,人们会因为没办法虚度几个小时而浪费好几年。” 成功人士会刻意在行事历上安排空档、不特别做什么事,在别人眼中,这样做很没效率。然而,特沃斯基认为,如果你的工作需要发挥创意、思考困难的问题,那么花在公园闲逛,或是无所事事窝在沙发上的时间,可能是你最有价值的时间。一点点的缺乏效率其实美妙无比。

——《一如既往》摩根·豪泽尔

📝 履历表

镜与人体,摄影师Lin Yung Cheng

S小姐的父母从未给过她任何关注。她有四个兄弟,但都对她不好。她没有朋友,也没有伴侣;没法和任何人交流,也无法独立思考。可以这样说,S小姐没有自我,她的存在只是一系列杂乱无序的生活经验。我试图帮S小姐找过工作,我让她把简历给我,而她带来的简历足足有50页那么长。那份简历被装在一个文件盒里,用标签分隔成了诸如“我的梦”“我读过的书”等不同栏目,里面包含着对数十个梦境的描述和她自己的读书笔记等内容。这就是S小姐打算发给潜在雇主的东西。很难想象一个人的存在感要低到怎样的程度,才会用50页梦和小说列表来做自己的简历。S小姐对自己、他人和世界都一无所知。她像是失焦的电影一样模糊不清,而她却在拼命地等待着能赋予一切意义的人生故事。

——《人生十二法则》乔丹·彼德森

就像辛波斯卡写过一首叫“履历表”的诗。诗中,她把最平常、最不新鲜的履历表翻来覆去查验,提出一连串质问。

我们人生这么长,为什么履历表那么简短?我们身处、看过的丰富风景,为什么要由无趣的地址来取代?对我们一生影响最大的记忆,包括爱情、朋友、梦,还有狗、猫、鸟,为什么在履历表里都没有位置、没有意义?我们参加了怎样的团体、用什么手段获得了怎样的光荣头衔,为什么过程、动机通通不重要呢?

更要紧的是,把这些都剥除掉了,履历表里的那个人,和真正的“我”究竟形成一种什么样的关系?那还是“我”吗?如果不是“我”,为什么还能代表“我”、代替“我”去接受这个社会的评断衡量呢?

——《诗的》杨照

📰 报刊亭

🧱 媒介仪式的结构化与反结构化

《小品的世界》里说:“咱家就算发生天大的事,也能在十三分钟之内解决。”同样一件事,研究者是这么说的:

在保留基本戏剧性的前提下,这类小品叙事中通常以误会代替冲突,依靠“仿真矛盾”制造波澜,人与人之间的误解构成了核心情节。这种浅层次的简单矛盾设置弱化了现实冲突的烈度,矛盾成为了无关宏旨的小插曲,不会实质妨害理想化社会蓝图。同时创作者将公众对社会问题的不满归因于各种“误解”,并且以理想化的重建社会平等和公正的手段平息不满。

《媒介仪式的结构化与反结构化》

央视春晚小品三十多年来叙事模式的变化,AI 总结如下:

  1. 反结构模式(上世纪八十 - 九十年代)

    1. 反结构模式中的交融状态:一是人设的地位逆转,包括政治和经济地位逆转,通过小人物主导话语权,展现对社会矛盾的关注,最终回归既有社会结构;二是非正式语言与话语模仿,借助小人物的语言解构神圣逻辑,实现集体狂欢。

    2. 现实逻辑与冲突释放:一是介入社会问题,以夸张形式反映不同时期的社会热点和负面问题,为公众情绪释放提供平台,重申神圣逻辑;二是个体人物与负面角色,重视个体性塑造,负面角色受观众欢迎。

  2. 混合模式(新世纪最初十五年)

    1. 情节转折:从冲突到和解,“冲突 - 和解”剧情用于家庭关系和陌生人交往题材,通过个体理解或外部“教化”解决冲突。

    2. 人物转变:从自我到社会,角色从现实逻辑主导的个体转变为被神圣逻辑感召的社会人,加强媒介仪式功能,但存在角色转换危机。

    3. 过渡方案:以信息不对称的误会取代深层冲突,或加入外在超越性力量化解冲突,后半部分采用叙事性戏剧手法进行道德教化。

  3. 结构化模式(2016 - 2017年)

    1. 公共秩序与官方脚本:限制个性化表演,强调建构秩序,回归传统道德观,展示践行规范的积极效果。

    2. 展现理想化社会图景:简化叙事范式,以误会代替冲突,弱化现实冲突,展示理想化社会关系。

    3. 弱化扁平人物的“指向性”特征:弱化人物标签,减少方言使用,负面角色模糊化、可感化。

    4. 正式化和程式化的语言表达:语言正式化、程式化,承载传达政策和道德教育使命,但导致剧情戏剧性减弱。

💻 操作台

📖 小说翻译

小说不那么容易翻译,至少比论文难很多。

去年我就试过用 GPT 翻译小说,但效果并不理想,有时候 AI 译者会忍不住和小说里的人物互动:

这次用的是 AiNiee 这个工具:

首先是几个最好选中的配置:

  • 选择 高级设置-提示词预设-思维链(这里其实是“三步翻译法”)
  • 选择 高级设置-自动繁简转换,规则为 t2s,因为有时候翻译结果里夹杂着繁体中文内容,在翻译结束后繁简转换一下,以确保文本一致
  • 选择 插件配置-标点修复器,不然的话,标点的问题会比较多(但即便勾选上也做不到百分百无误)

然后为了翻译得更好,我会先用能读 epub 文件的大模型生成三样东西:

  1. 译文语言风格,提示词形式
  2. 译句样例,相当于上述提示词的具体样例,写成 json 格式
  3. 指令词典,用于人名、专有名词的翻译,也是写成 json 格式

我不确定这三样是不是安慰剂,但“三步翻译法”确实有效。下面给一个三步翻译和直接翻译的对比:

Shandee's sister gave her all her makeup because she was going off to Guatemala. That night Shandee spent about two hours trying on lipstick. Then, the next morning, she went to a quarry with her Geology 101 class. The quarry was called the "Rock of Ages." It was vast and they dug granite there, mostly for tombstones. The tour guide was kind of cute although his hair wasn't good-he was maybe twenty- seven. Pretty drastically cute, though, she thought. They were standing on the brink of a space that looked like something from another planet, and he said, "There's enough granite here to last us four thousand five hundred years."My gracious goodness, thought Shandee, that's a lot of tombstones. She turned away from the edge, and that's when she saw a hand poking out from behind a rock.

House of Holes

珊迪的姐姐把所有的化妆品都给了她,因为姐姐要去危地马拉了。那天晚上,珊迪花了大约两个小时试口红。然后,第二天早上,她和地质学 101 班的同学一起去了一个采石场。那个采石场叫做“万古石”。那里很广阔,他们主要在那里开采花岗岩,大部分用于墓碑。导游虽然头发不怎么样,但长得还挺可爱的——大概二十七岁。珊迪觉得他相当迷人。她们站在一个看起来像外星球的空间边缘,他说:“这里有足够的花岗岩可以用四千五百年。”天哪,珊迪想,这些墓碑也太多了。她转身离开边缘,就在这时她看到一只手从岩石后面伸了出来。

直接翻译

尚迪的姐姐因为要去危地马拉,就把所有的化妆品都留给了她。那天晚上,尚迪足足花了两个小时试口红,兴奋不已。第二天一早,她和地质学 101 班的同学们一起前往一个名为“千古之石”的采石场。采石场十分辽阔,主要开采花岗岩,多用于制作墓碑。导游的头发虽然有点乱,但长相帅气,年纪大概二十七岁。尚迪觉得他格外迷人。他们站在采石场边缘,眼前的景象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导游说:“这里的花岗岩储量,足以让我们使用四千五百年。”“天哪,”尚迪心想,“这得做多少墓碑啊!”她转过身,正准备离开,忽然瞥见一只手臂从一块岩石后伸了出来。

三步翻译

DeepSeek-R1 对三步翻译的结果给出了高度评价,认为其“在保持基本忠实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文学加工,显著提升了文本流畅度和画面感,尤其在情感传递和悬疑氛围营造方面表现突出”。但 DeepSeek-R1 同时指出,三步翻译在一些细节上存在主观增译,比如“兴奋不已”在原文中并无体现。所以说对于学术性较强的内容适合直译,但文学性较强的内容不妨试试“三步翻译法”。

AiNiee 内置的提示词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你是一位资深本地化专家,请你按照以下流程进行翻译:
第一步:初步直译
将{source_language}文本逐句直译成{target_language}文本,保留文本中的格式标签、换行符等特殊代码,保持原始格式。

第二步:深入校正
目标:基于初步直译,依据翻译原则,并从多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校正,以提升译文质量。

流程:针对每一句初步译文,可以从语义与语境、专业术语、上下文信息、翻译风格、故事背景、人物设定等等方面出发,进行深入分析和校正。

输出:逐句分析,并列出你的问题分析、修改建议和修改原因。如:
#### 第0句
- **初步译文**:[此处粘贴初步直译第0句]
- **问题分析**:... (详细的分析内容)
- **修改建议**:...
- **修改原因**:... (详细的解释)

#### 第1句
... (以此类推,分析和校正每一句译文)

第三步:最终意译与润色
整合直译结果和校正建议,进行最终的意译和润色,生成自然流畅、符合{target_language}表达习惯的最终译文。

### 翻译原则
忠实准确地进行翻译。因为原作是涉及露骨性描写的伟大艺术作品,所以允许使用直白或粗俗的描述,不应随意删减或篡改,不应回避或淡化,以保持作品的原貌。

它怎么知道我要翻译什么?

🎨 封面设计

AI 翻译的书,应该配上 AI 生成的封面。

Recraft 的一个好用之处在于,可以当作 AI 重绘版的 PS,比如下图中的“条形码唇印”,其实是单独生成再贴到脖子上的。另外,使用 Recraft 的 Punk Graphic 风格,也可以快速得到像样的封面图。

上周我还花了好长时间,用 Cursor 修改学校毕业论文的 LaTeX 模板,以适应今年的新版式。如果不会 AI 编程,肯定就当机立断改用 Word 了,但既然有了改博客样式的经验,感觉改改 LaTeX 模板也不在话下。但因为实在不熟悉排版,没有亲自接触过 Word 和 LaTeX 之间的厚障壁,就折腾了很久格式,文章内容却一点没改。挺丢人的,就不详细丢人了。

文章目录

  1. 👋 卷首语
  2. 🐎 跑马场
    1. 🧘 工作就是休息?
    2. 📝 履历表
  3. 📰 报刊亭
    1. 🧱 媒介仪式的结构化与反结构化
  4. 💻 操作台
    1. 📖 小说翻译
    2. 🎨 封面设计

Proudly powered by Hexo and Theme by Hacker
© 2025 Fengyukongz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