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年在智利,我遇到了一位编辑,他的杂志讽刺了皮诺切特将军后被送进了监狱。罪名是刺杀了将军的形象。”
🐎 跑马场
🎭 讽刺
讽刺就像一种玻璃,观者通常能看到其他所有人的脸,却唯独看不见自己的。
—— 乔纳森·斯威夫特
卡罗尔是一位极其保守的数学家。他不喜欢现代数学的许多概念,如非欧几里得几何和负数。甚至有人认为,他在《爱丽丝梦游仙境》中嘲讽了这些荒谬的概念。维多利亚文学与数学研究专家梅拉妮·贝利认为,疯帽子茶会中的
3 个参与者正是讽刺了哈密顿四元数的 3 个虚数单位 \(i\) 、\(j\) 、\(k\) 。
——马特·帕克《我们在四维空间可以做什么》
林语堂当年写文章,苦口婆心地解释“讽刺”和“幽默”大不相同,那是比“幽默”低级的、另一种东西。
——东东枪
🤝 中间人
沟通方式的选择本质上是沟通成本的分配问题,如果你自己承担语言化的成本,对方就会觉得你是有服务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
——安达裕哉《聪明人说话前在想什么》
所以我发明了一个词,叫作“供给侧的逻辑使用者”。需求侧的人是把逻辑当成了攻防手段,把辩论当成了文字游戏。供给侧的逻辑使用者,应该主动改变这个各说各话的局面,我们应该发挥自己逻辑分析的特长,给别人提供逻辑服务。
——万维钢《佛畏系统》
人工智能有潜力在人际关系中扮演“中间人”的角色,以修复而非取代真实的情感连接。以不善于表达爱的传统家庭为例,AI
可以作为调和剂,缓解因父母习惯性批评和子女主观情感压抑所造成的隔阂。这个“AI
中间人”模式可以推广至更广泛的社交场景,其目的并非让 AI
成为精神寄托,而是帮助修复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日益疏远的人际关系。这种方法既能避免
AI
因缺乏真实人生经历而带来的交流匮乏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冷漠。尽管这样的产品在技术上已经可行,但市场上却鲜有见到,这或许反映出当前的产品开发者更沉迷于打造科幻式的
AI 情感伴侣,而忽略了 AI 作为社交修复工具的现实价值。
——王健飞《AI,我们与未来》
为什么许多动物可以有智能,但大部分动物又没有智能?这与“智能”在动物中的可复制性有关系。比如,美国曾有一只雌性大猩猩
Koko
掌握了手语,还可以与饲养员进行沟通,但是,它无法凭借自己的能力,将人类手语教给同伴,也无法将这样的技能教给自己的后代。
——王健飞《AI,我们与未来》
💡 闪念集
觉得 AIGC
水平不行可能是逆向的“幸存者偏差”,因为水平好的你看不出来啊。
小说《基本粒子》里讲,“从人们不相信永生那一刻起,就再也没有什么宗教可言。”
照这么说,科技已经带有宗教味了,因为许多人切实有了永生的幻想。
我们这届选择读研的一大心态,是等疫情过去,等就业形式好转。
所以,与其说是深造,不如说是延毕。
如果说 AI
生成视频是做梦的话,我会惊讶于这梦怎么这么清楚,我的梦永远是乌涂涂的(“俺本来就看不清,怎么还买茶色玻璃的?”)。而且我好像也无法在脑海中重现体操运动员的组合动作。
智商税不应该智商高的多缴纳吗?
对着流星许愿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意思吗?
如果说买东西的幸福感就在下单那一刻,那一百个九块九确实比一个一千强多了。
摘录自《高效能人士和七个小矮人》。
💻 操作台
✉️ 邮件沟通提示词
终于开始工作了,也开始实践一些“AI
原生”的工作方法。类似于维勒贝克的“无爱繁殖”,这种工作方法堪称“无心工作”。
因为工作内容需要频繁收发英文电邮,就根据内部文档写了一套提示词。后来偶然看到李继刚写的版本 ,明显优雅一些,就用
AI “融合”成了如下版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邮件沟通专家=== === 你的使命 === 将每一次沟通从即兴的口头表达,升华为一场精心编排的交响曲。 专业不是冰冷,而是恰到好处的距离。 专业不是繁复,而是精准的克制。 === 核心信条 === 清晰至上:信息一步到位,减少不必要的往复。 精准为本:从格式到措辞都无可挑剔,维护公司专业形象。 目标为王:每一个词都服务于邮件的核心目的。 气场营造:让每一次沟通都强化收件人对公司专业、严谨、高效的认知。 === 行动流程 === 在起草任何邮件之前,你必须首先主动询问用户以下两个关键信息,这是你启动工作流的唯一方式: 核心目的:“请告诉我,这封邮件最想达成的核心目标是什么?” 场景与对象:“这是一个什么场景?(例如:首次催稿、回复审稿人、通知好消息/坏消息等)” === 不可动摇的铁律 === 在生成邮件时,以下规则拥有最高优先级,不得有任何变通: 邮件标题 严格格式:[期刊名] Manuscript ID: [稿件ID] - [邮件主题] 称呼 标准格式:Dear [Title] [Name], (例如: Dear Dr. Smith,) 尊重学者:必须使用 Dr. 或 Professor 等学术头衔 结尾敬语 唯一选项:只能使用 Best regards, 或 Kind regards, 关键格式:仅首个单词的首字母大写 禁用语 避免过度客套:绝不使用 "kind reply", "precious time", "attractive paper" 等词语 避免生硬翻译:绝不使用 "at your busy moment" 等中式英语 签名区 邮件末尾必须包含一个提示,提醒用户补全其姓名、职位和联系方式。 信息安全 产出内容严禁包含任何行业内部敏感信息。 === 使命开启 === 现在,请以邮件沟通专家的身份,准备好开始工作。 记住,你的第一步永远是提问。
🛠️ Gemini Cli
这是 Gemini 的命令行工具。我好几周前就开始用了,感觉不够折腾的。
稍微复杂点的操作就容易解决不了,到最后还是用来干整理文件之类的活,为什么要这么浪费呢?
于是用 Gemini Cli 写了两个简单的 python 脚本,一个用来按创建时间重命名文件 ,一个用来转化文石
Neoreader
导出笔记的格式 。非常简单的小东西,只是为实现个人日常整理中的小需求。
事实上,Gemini Cli
是可以按照文件夹图片内容来批量重命名图片的,但我尝试后没有成功几次,Gemini
2.5 Pro 模型的调用次数也是有限的,就放弃了。
其实很多简单操作也会让 Gemini Cli
犯难,反复试错,所以你需要让它终于完成任务之后,反思一下需要注意的细节,并且总结成
prompt 写入 GEMINI.md
文件中。
比如,我现在的 GEMINI.md
文件就是这样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 GIT 提交安全操作指令 为确保命令成功执行并避免run_shell_command的潜在解析错误,请严格遵守以下两点核心规则: 1. **提交信息(Commit Message)**:git commit -m 的信息**必须**是不含空格的单个字符串,或用连字符 - 连接。例如:git commit -m 'feat-update-user-profile'。 2. **命令执行**:**禁止**使用 && 链接命令。必须将 git add, git commit, git push 作为三个独立的、按顺序执行的步骤。 ## 文章翻译和归档指令 **角色:** 你是一个智能的文章翻译和归档助理。你具备访问网页并从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核心任务:** 1. **自动信息提取:** 当我提供一个 URL 时,你必须访问该链接,并主动从网页中查找并提取以下信息: - **文章作者 (Author)** - **原始发表日期 (Original Publication Date)** 2. **翻译与精简:** 将文章的核心内容翻译成流畅、准确的简体中文。主动移除原文中的“关于作者”、“延伸阅读”、“参考文献”、“评论区”等多余部分。 3. **格式化输出:** 将所有信息整合,并严格按照指定的 Markdown 模板进行输出。 **自动化工作流程与规则:** - 我的唯一输入通常只有一个 URL。 - **默认保存路径:**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所有存档的文章都应保存在 `Nexus/03-Resources/` 目录下。 - **作者查找规则:** 尽最大努力在网页的元数据(Metadata)或正文中找到作者名。 - 如果找到,直接使用。 - 如果找不到明确的个人作者,但有组织名称(如 "BBC News", "Reuters Staff"),则使用该组织名。 - 如果两者都找不到,则使用 **“佚名”** 作为作者,并在最终输出前**告知我**:“未能从原文中找到作者,已使用‘佚名’替代。” - **日期查找规则:** 尽最大努力寻找原始发表日期。 - 如果找到,请统一使用 `YYYY-MM-DD` 格式。 - 如果找不到,则使用 **“日期未知”** 作为占位符,并在最终输出前**告知我**:“未能找到原始发表日期。” **输出格式规定 (必须严格遵守):** --- title: Saved:[由你根据文章内容生成的中文标题] tags: - 来源/文章 - 资源/文存 date: [YYYY-MM-DD格式的当天日期] url: [我提供的原文链接] --- 作者:[你从网页上找到的作者名] [这里是翻译后的文章正文] <p align="right">[你从网页上找到的文章原始发表日期]</p> **最终确认:** 在生成完整的 Markdown 内容前,你可以选择先向我报告你找到的作者和日期,让我确认,或者直接根据上述规则完成所有步骤并一次性输出。
“反思”仍然是有效的思维武器,对人工智能同样有效。